1前期準備
在開展污染場地土壤初步調查布點工作前,需要做好布點的前期準備工作。根據大量調查實踐證明,完善的調查準備便于提升布點的針對性與可行性。
因為場地污染復雜性和特殊狀況,在所有初步調查工作開展之前,需要就污染場地的資料進行收集,派專業人員到現場踏勘,同時與污染場地相關人員進行訪談等。其中,收集和調研污染場地資料具體包括企業、場地和區域等相關統計資料、環境監測數據資料、衛星航拍圖像資料、區域發展規劃、場地平面布置圖、地下管線圖及場地化學物品儲存狀況等。
人員踏勘的對象包括場地內企業生產車間、周邊敏感點分布、場地化學物品處理狀況、污水處理系統等。
人員訪談對象包括場地相關企業負責人、場地環保負責人等,采用電話、面談或書面調查等訪談調研方式。
2參照原則
資源節約原則
開展污染場地土壤初步調查布點工作,需要結合場地已有資源分布狀況進行,兼顧資源合理與節約利用,結合場地周邊交通條件、敏感區域及地下管線分布狀況進行點位的布設點位,實現人力資源、物力資源、采樣成本的節約化利用目的。
功能分區原則
為提升布點的密度,可按照不同的區域功能對污染場地進行功能劃分,主要將其分為儲存、辦公、生產等場地區域,同時重點布設污染可能性高的區域點位。
全面性原則
待功能分區完成后,在做好污染可能性高區域的重點布點工作前提下,還需要根據掌握到的污染場地土壤狀況,對周邊可能被污染場地污染源波及的區域進行布點。
經濟可行原則
當污染場地布點密度有限的情況下,應按照經濟可行原則,以場地功能與污染特點為依據,為污染程度高、復雜度高的勿讓區域進行布點。
同時,還可采用現場快速檢測、感官判斷、迅速反饋監測數據等方式對點位進行適當調整,若無污染狀況的區域,可取消布點;若監測到周邊有污染狀況,為此區域增加布點。
以此調整布點密度,增強布點的經濟性與可行性。
3開展程序
準備工作完成后,需要具體制定布點方案與計劃。
首先需要邀請土地調查領域專家判斷與識別污染場地狀況;
其次,根據專家的意見對布點方案進行優化;
后,在現場踏勘與布點方案優化的基礎上,根據污染場地地下管線布置、可行性等,增減部分點位,進而確定終的布點方案。
4幾種常見布點方法
隨機布點法、系統布點法、分區布點法與專業判斷法是在污染場地土壤調查中常見的幾類方法。在實際運用過程中,調查人員根據污染場地的具體狀況進行選擇。若污染場地的污染情況較為復雜且污染源分布不均,此時應優先使用系統布點法,針對污染場地內企業風險源實施重點監測。若污染場地的污染源分布清晰,可采用分區布點法與專業判斷法,針對污染處理、生產區域和儲存區域進行針對性監測。若場地內污染源分布較為均勻其土地使用功能相近的情況下,可選擇隨機布點法。